数字化工厂建设的探索实践(1)

数字化工厂伴随数字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而来,是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实践模式,它通过对真实工业生产的虚拟规划、仿真优化,实现对工厂产品研发、制造生产和销售服务的优化和提升,是现代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应用体现。

◎ 文/ 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 第一作者 高景深


制造业进入到全新的数字化时代,需要构建新型智能工厂、数字化工厂与智能车间以助力传统产业智能制造升级,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到设计、工艺、生产、物流等各个环节。目的是完善创新体系、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增强核心竞争力、发展现代化客户体验。以恒大新能源汽车智慧工厂构建与运营的实践为例,对数字化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产业创新融合应用实例展开研究,分析了构建数字化工厂的目的、数字化工厂总体设计、数字化工厂建设路径要素,以期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提供参考。


0

引言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5G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工业革命进入实质阶段,制造工厂面临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制造业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通过运用网络通信技术使计算机和自动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实现了实时连接,配备有机器学习算法的计算机系统与机器人远程连接,可以学习和控制机器人技术,促使操作人员执行的操作发生根本的结构变化[1]


“工业4.0”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产、学、研各界共同制定、以提高德国工业竞争力为主要战略目的提出[2]该概念在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共同倡导和推动下被政府接受,并迅速上升为国家战略[3]



同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了缓解本国严峻的就业压力,纷纷推行“再工业化”,力图通过产业升级化解高成本压力,寻找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4]。全球制造业逐渐形成: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低端制造业转移低成本国家的格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这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这与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举措形成历史性交汇,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相继出台,表明国家已经行动起来,把握新一轮工业发展机遇实现工业化转型[5]


数字化工厂伴随数字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而来,是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实践模式,它通过对真实工业生产的虚拟规划、仿真优化,实现对工厂产品研发、制造生产和销售服务的优化和提升,是现代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应用体现[6]


1

数字化工厂模型的设计与应用


规划以智慧园区为基础,以IT技术和OT技术为支撑,以前瞻技术为引导,通过构建支撑应用场景的IOT架构。


图1 数字化工厂规划导图

广州工厂投入了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应用系统,包含工厂级MES生产执行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SAP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WMS系统,AGV智能调度系统,可视化监控系统等。以往各个系统因为基础软件的不同,相互之间都是孤岛,数据需经过离线人为格式转换从系统导入另外一个系统。因此,针对不同工业基础软件的面向业务需求的接口二次开发至关重要。通过MES结合智能识别RFID系统,从制造的角度、从生产计划与生产过点动态角度把所有不同模块从业务的角度串联起来。


图2 数字化工厂规划结构图

2

数字化工厂实施案例


2.1产品数字化

为了加快新产品开发的步伐,通过建立高效的PLM协同集成平台,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CATIA和研发设计管理软件PDM的系统集成,建立企业级中央集成BOM系统,对EBOM、MBOM、SBOM进行统一管理。


2.1.1机电软一体化复杂产品开发

基于PDM系统的全球数字化协同研发平台、结合CAD、CAE等数字化技术、利用CA PDS的研发数据管控及高性能计算系统,有效支撑了分布于全球多地的造型与总布置能力、结构设计与性能开发能力、仿真分析能力、样车制作与工艺能力及试验验证与评价等能力。


1、产品设计数字化

通过CAD与PLM系统集成,设计人员可以将本机CAD设计图样等数据直接上传至PLM系统并与其产品物料相关联,实现物料的电子化签审和产品参数化集中管理,有效管控了零部件的重用、借用,依托于产品的架构实现EBOM的快速搭建。


图3 产品设计模块


2、数字样车(DMU)可视化

基于整车CAD BOM配置,对整车的物理集成进行虚拟评审,实现测量、断面检查、3D批注、静态间隙检查动态干涉检查,以及可视化报告;定义静态检查标准,按照整车舱室划分,考虑不同车型、同动力总成、不同配置等因素进行定义;定义整车虚拟评审框架,虚拟评审流程;建立远程协同评审机制及流程。


图4 数字化样车

3、产品配置管理

构建全新的满足定制化需求的车型配置选装管理模式;基于中央制造BOM集中管控,实现面向多基地生产的制造管理模式;打通上下游(工程、制造、售后)协调一致的的变更实施管控机制;基于售后工程介入工程方案评估的同步工程设计模式。


图5 产品配置管理

4、问题管理系统开发

实现以管理虚拟问题为主的设计问题管理,包含问题定义、根本原因、临时措施制定、永久措施制定、效果验证、问题关闭等环节的管理;可根据问题发生的阶段、问题发生的领域进行问题分类管理;支持分析图表及报告生成、下载、发布功能。


图6 问题管理系统

2.1.2仿真建模及数字化交付

采用西门子最先进的“数字双胞胎”智能制造系统。真实工厂与虚拟工厂同步运行,真实工厂生产时的数据参数、生产环境等都会通过虚拟工厂反映出来,虚拟与现实结合,并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将生产场景真实展现出来,生产数据实时驱动三维场景中的设备[7,8],使其状态与真实生产场景一致,从而更充分了解整个生产场景中各设备的运行状况,达到监测、分析的目的;通过大数据与分析平台,将云端中汇集的海量数据转化、分析、挖掘,帮助工厂制定更明智的决策,快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实现质量目标[9]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1、智能厂房设计

整个厂房的工作分区(冲压、车身、涂装、总装、检验、物流、仓储等)应根据工业工程的原理进行分析,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通过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建筑设计,可以使用数字化制造仿真软件对设备布局、产线布置、车间物流进行仿真,尤其是水、电、气、网络、通信等管线的设计。


同时,智能厂房规划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采光与照明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智能安防系统、智能门禁系统、智能火警系统等。采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过滤视频中无用或干扰信息、自动识别不同物体和人员,分析抽取视频源中关键有用信息,判断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或触发其它动作。


2、虚拟仿真

通过详细的仿真分析验证,在计划节点内验证方案可行性、设备数量及用地面积等信息,有效地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从而约束线体供应商不合理的预算追加;同时在前期进行生产能力仿真验证,有效控制实际生产的CT、JPH、设备开动率及产能匹配;通过数字化分析和搭建,可以保障设备安装进度、缩短在线调试时间。


图7 虚拟仿真


3、数字化工厂搭建

通过数字化平台将制造数据关联起来,提供一个制造数据管理与应用环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工厂场景建模,构建虚拟工厂。在数字模型的信息化,虚拟与现实高度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硬件接口开发和软件功能开发,建立虚拟与现实的数据通讯与互联,搭建虚实融合的数据采集、分析、优化平台,实现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工艺优化和智能生产指导。


图8 数字化工厂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