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自动和手工线体的APS思考

文章来源:APS研究
2022-12-04
作者:ERP软件
APS系统   

不可否认,企业生产的自动化趋势是越来越明显的。车间里面构建的自动化或者手工形成的生产线或者说线体也是越发的普遍了。总体而言,这与术业有专攻的社会化分工是密切相关的,越是聚焦于某类产品的生产,就越发的像高效率提出要求。


但这种基于自动化或者手工的线体进行生产的模式,并不代表着企业进行单一规格产品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即使是看起来标准化的紧固件企业,笔者也曾经接触过一个,当然他们也是有很多品种和规格的,但他们的生产组织也是订单驱动的,而不是大规模的面向库存生产。


一般来说面向一个自动化产线或者线体,如果对内部不需要干预的话(将其当成一个整体黑盒子或一台虚拟制造资源来看待),好像只要管到输入和输出就可以了,但即使是这个问题仍然是非常复杂的。


如果只是一个线体,那当然很简单。但如果是多个线体,核心是涉及到一种订单的合理分配,是一种作业计划和主生产计划集成融合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其实也不是那么复杂。


复杂的是这些线体之间有关系。笔者目前正在接触的一个企业是这个样子的:装配线和零件线,装配其实有很多条线,不同的零件也有自己的生产线且有多条生产线。企业的生产规模比较大,订单和产品规格其实也很多,虽然看起来是同一种产品类型。这个问题的APS机制其实是非常复杂的。


首先这种大规模生产,一定是一种流水式的生产,是需要支持装配和零件生产之间的节拍协调的。这种协调不仅仅是一种齐套,而是在尽量的降低库存情况下的节拍联动。单一的订单或者产品实现起来都没有什么问题。


其次是多订单混合并行生产。一方面来说,大规模生产强调的生产效率必然涉及到减少生产切换的损失,否则就是对于产能的一个极大浪费。另一方面来说,多订单并行下的线体产能分配及节拍协调(或者说是在制品库存的优化控制),必然涉及到订单的分批优化,不仅要考虑产线切换的损失也要考虑提高产线的利用率,这其实是将订单的作业与订单的分批主计划生产安全融为一体的一种排产,不管是装配还是零件,两者之间都要协调进行相应的片段分割(是一种相较于传统的背景工序,更加复杂的分割组织方式)。


这种方式的APS,其实现在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有普遍的应用场景,虽然与传统的面向离散机台的作业计划排成不一样。但是也充分的表明了,APS的细分应用,其实是越来越丰富的。


…………………………


本文所述企业问题的算法和系统正在开发中,预计两个星期能够基本完成算法引擎的工作。待实施落地后再行展示与演示。敬请期待,以及讨论交流。

作者信息:王爱民,长期专注从事APS技术研究、系统开发与实施应用。


笔者公众号:智能制造随笔欢迎关注。


欢迎交流讨论,探讨合作。


微信号:TimePat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