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PS有趣的本质思考-I

文章来源:APS研究
2022-02-02
作者:王爱民教授
APS软件   

APS是实现制造执行系统以及精益生产的中枢协调大脑,已经过了吃螃蟹的阶段而逐步地演变为企业的有迫而发提出实际需求。


其实APS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多很多年,而APS的应用效果一直也是被人诟病或者怀疑,这其中除了技术数据以及应用环境以及认识方法方面的问题之外,APS本身一定是存在着一些APS本身的问题。对这一方面做一些探索思考,是有助于APS进一步更好发展的。


 APS提供了一套精密精准的机制。很大程度上是用确定性的思路来求解不确定性的问题,现在关于APS方面的问题一般都是由此而引发出来的。


制造系统的运行也是有内在的法则或者准则来支配的,一般体现为规定了应该怎么做或者说必须要这么做。但对于更复杂的社会系统来说,采取的是另外一种不同的方式,就是规定了不应该怎么做或者不能做什么。虽然工业领域与社会领域不一样,这种方式对于APS系统来说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呢?


第一个借鉴之处,就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博弈,这个对于制造资源冲突处理其实具有直接而现实的意义与可操作性。尤其在面向供应链广域范围下的很多非纯技术性场景,其实一直是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第二个借鉴之处,就是生活中的各种团队组织的互相融合,其实对于制造系统来说,也有很多实践,比如多品种混流生产模式下,采取分类组织就是一种典型的“圈子式”的资源分配机制。


第三个借鉴之处,社会的有机运行特点。传统的APS是较为冰冷的任务或工序选择设备,双方都是倔强的不可调和。而生活中,比如人去选饭店,一方面人具有灵活性(比如生产中的多工艺或柔性工艺),另一方面饭店也是有很多宣传措施表明自己的等级或好评度(对于生产来说其实是对制造资源的历史生产数据乃至大数据的特性分析),其实这些方面都是可以借鉴参考的。


第四个借鉴之处,社会运行中组织行为学心理性运用特点,这个在制造系统中其实最直接的参考的是单元化运行类型的调度配置。


第五个借鉴之处,社会运行的网络特点,这个其实是所谓的第四代APS的核心要义,可以构建各种社会拟态,参考历史已有的或者直接虚拟设计。


…………………………………


放开眼量,才能跳出现有桎梏。感觉我写的很多公众号文章都挖了一些大坑,都想了很多本不同主题APS著作的名字了………

作者信息:王爱民,北京理工大学数字化制造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MES、APS等技术研究、系统开发与实施应用。


笔者公众号:智能制造随笔欢迎关注。


欢迎交流讨论,微信号:TimePat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