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两天有个活动,要做一下智能制造发展新重点的报告。所以今天琢磨一下,梳理一下思路。
从智能制造、 CPS到数字化转型,从大数据、人工智能到数字孪生和工业互联网,围绕着智能制造,我们已经提出了太多的主张和发展重点,但所有的概念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其目的就是:推动制造企业从做大向做大和做强兼顾发展,实现企业T、C、Q、S等运营效能的改善,并发展制造生态运行新模式。
(1)虽然我们一直宣传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但实际上我们的做法是做大和做强兼顾,并且从力度角度来说,仍然偏重于做大。这跟我国制造企业的现状水平不一样,尤其是大量的企业数字化方面仍然多有欠缺有关,从而导致发展智能制造所走的路径和阶梯也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在大力提倡数字化转型的原因。
(2)从物联网到工业互联网再到未来可期的工业务联网的转变发展。这个主要体现为制造生态的新模式。尤其是产业集聚区或者龙头企业或者链主企业,实现透明的业务扩散,加强供应链的掌控力度,而这种网络化协同必然走向对务联网的要求。
(3)IT与OT的透明融合,硬件装置或者单元的离散化封装将成为可能,基于硬件管理壳或者agent或者service构建智能管控网络,甚至形成软件定义制造的局面,将对当前产线的构成和运行形态产生革命性的转变,从而能够更有效的支持大规模定制的高性能柔性生产。
(4)5G做为我国重点发展的自主核心技术,一定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急早谋划工业场景并开展实践,最起码在国家专项或政府对标方面,能够抢的先机。
(5)不论任何时候,也不管是不是有智能制造理念的推出,在制造运行过程当中增加智能性,一直是应该的追求。数字化工厂通过业务分流转支持信息数据的数字化自动,将人融入到业务回路中,其决策主要是由人来作出的,这是从手工向或者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运行的一个典型特征。但随着数字孪生模式的发展,作为其中最核心的数字孪生体其根本的特征就是决策,机理模型的建模与仿真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以便支持决策,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典型趋势。
比较零散,也没有注意从不同的维度来进行把握。就当是我的随笔吧,本来就是个随笔。一己之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