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9)数字孪生制造参考架构

文章来源:APS研究
2020-08-19

1. 参考架构

第三章给出了数字孪生系统的通用参考架构。参考这一通用架构,本章给出 适用于数字孪生制造系统的参考架构(图19)。

用户域和跨域功能实体的内容与前文的通用架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现实物理域:无论是离散型制造业还是流程型制造业,都包含研发设计阶段、 生产运营阶段、维护服务阶段的各种物理实体,如人员、设备、试验、产品、材 料、流程、环境、服务等。

测量与控制实体:这一层承担着物理实体和数字孪生体之间的互动功能。这 层包含测量感知和对象控制两种功能,其中测量感知是数字孪生体从物理实体采 集设备的设计、运行等各种参数,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数据标识。对象控制则负责 把数字孪生体发出的控制策略传递给物理实体。

数字孪生体:除了前文通用架构里阐述的三个部分外,这一层还包含制造物 理域数字孪生组件(图中虚线框中)。针对现实物理域的每一个对象,都有一个 对应的数字孪生体存在。


2.数字孪生制造的成熟度特征
按照前文数字孪生体成熟度模型,制造领域的数字孪生体在各成熟等级上的 标志和特征如下:
1)数化
・针对产品及零部件建立了数字化模型,包含了零部件的结构、材料、状 态等属性;
・针对设备系统建立了数字化模型,包含了设备组成、装配关系、运行逻 辑等特征;
・针对生产线或流程建立了数字化模型,包含了生产线布局、流程布局、 各个设备的干涉关系等;
・针对工厂及环境建立了数字化模型,包含了厂房及厂房内设备、厂房外 部气象环境、地理环境等因素;
・针对人员建立了数字化模型,包含了操作人员作业管理、运行人员流程 管理、质检人员标准校验管理等。
2) 互动
・制造实体(包含产品、设备、生产线、流程、工厂等,下同)装备有充 足的传感器和测量控制设备;
・制造实体的状态能通过传感器和测控设备传输到数字孪生体;
・数字孪生体能接收到制造实体传输的信号并和相应部分完成对接;
・数字孪生体能传输控制策略和具体指令到制造实体;
・制造实体能接收到数字孪生体的控制信号,并完成相应动作执行。
3) 先知
・产品及零部件的数字孪生体能够仿真产品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声学、 光学等性能;
・设备系统的数字孪生体能够仿真设备的动力学、运行、运动、操作过程、 加工制造工艺等;
・生产线或流程的数字孪生体能够仿真生产线内的物料搬运、工装干涉检 测,以及流程的电气系统、控制系统、液压系统等;
・工厂及环境的数字孪生体能够仿真厂房布局、物流过程、供需流程、效 能效率、环境变化等;
・人员的数字孪生体能够仿真人员的作业过程、运动、人机交互的动态过 程等。
4) 先觉
・数字孪生体能从历史数据中,分析出产品质量指标的总体分布特征;
・数字孪生体能利用机器学习,建立设备或生产线的故障模式,并在运行 过程中识别该模式后报警;
・数字孪生体能根据气象等外部条件的变化,预判工厂能耗、安全等未来 的趋势,提前给出调整策略;
・数字孪生体能根据知识库存储的经验等,给出包括总体和各部分的优化 路径;
・数字孪生体能基于人员的年龄分布、培训经历、操作经验等因素的变化, 优化出更合理的操作制度和管理流程。
5) 共智
・具有上下游顺序关系的数字孪生体之间,通过共智能实时把上游的变化
有机地和下游的操作结合起来;
・具有包含关系的数字孪生体之间,通过共智能实时动态反映体系和系统、 以及系统和子系统之间的智慧传递和影响;
.本地的数字孪生体,可以和云端的数字孪生体发生共智连接,实现跨地 域、跨企业的共智;
・数字孪生体和物理实体之间,通过共智实现同步优化和共同进化;
・通过脑机接口,人脑和数字孪生体无障碍交互,真正实现你中有我、我 中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