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APS系统中制造资源运用假设的局限分析

传统的APS系统或者说排产调度教科书当中,对于制造资源的运用其实是做了大量的假设的,与生产现场的实际运用相比,是存在较大的出入的。作为学习是够了,但作为实际应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制造资源是作业排产当中最核心的排产要素之一,对其正确理解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APS的本质。本文对生产现场当中实际的制造资源运用方式,尤其是所给予的一些假设,其实都是与实际生产运行不相符的,进行一次初步总结。


       (1)假设不实之一:一个工序独占一个资源
        传统的APS都是假定一个工序独占一个资源,但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存在大量的情况,并不是这个样子。
        比如,热处理设备,每次都要开一炉才能够进行生产,而这一炉当中是包含了很多工序的;
        比如,裁剪设备每次运用都是要裁剪,大量的组合工序的,这样才能够实现对材料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
        比如,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跨订单的工序合批这种情况,都是多个工序组合在一起,在一台资源上面进行生产。

         其实真实情况是,某个工序可能只是占用了资源的一部分,而这个资源同时可以做其他的工序。

       (2)假设不实之二:工序一旦占用资源开始就要等到结束
        每个订单工序都是有数量的,即使执行到某一件设备发生故障,相当于这道工序做了分批,还没有执行完的那些,也必须寻找其他的资源进行生产,甚至是要以紧急的方式进行生产。

      (3)假设不实之三:一个资源只能同时处理一件工件
        这种假设也是不成立的。实际生产当中,比如,平面磨床,一次都是处理很多件的。因此工序的加工时间并不能够单纯的以单件工时累计来进行计算。

        当这些假设被取消之后,APS的排产处理还是非常复杂的,但这个就是实际需求。



作者信息:王爱民,北京理工大学数字化制造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MES、APS等技术研究、系统开发与实施应用。

笔者公众号:智能制造随笔,欢迎关注。

欢迎交流讨论,微信号:TimePatient